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在线 > 正文

学工在线

伟德bv国际体育“改革开放口述史”实践队采访旭日茶业:三代传承守初心 茶香袅袅更兴盛

发布时间:2025-07-16      浏览量:

7月15日上午,伟德bv国际体育“历史文脉赓续行动之改革开放台州实践溯源”第二小分队在台州市旭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对话济公佛茶第二代传人杨慧珍女士。实践队循着60余年的茶香轨迹,探寻这家老字号在改革开放激荡发展的浪潮中坚守初心、蒸蒸日上的精神密码。

实践队成员与杨慧珍女士合影(左数第三)

荒山拓荒:一盏煤油灯下的第一颗种子

访谈伊始,杨慧珍伴随着茶叶飘起的水雾,将时针拨回1956年。“父亲他们下雪天也要上山垦荒种树、种茶。吃的是炒过盐的野菜,很多人受不了苦都跑了,可他硬是坚持了下来。”1984年,杨慧珍父亲杨周杰担任天台县华顶林场茶叶队队长,18岁的杨慧珍踏着父亲的脚印走进林场,翻地、除草、采茶、炒茶,煤油灯下学炒青、雾夜中练揉捻,正是这份“做茶如做人”的倔强,让茶香飘出天台山。

实践队员采访杨慧珍女士

品牌蝶变:一枚商标里的文化觉醒

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天台,杨慧珍与丈夫许旭日创办旭日茶庄,迈出自主创业第一步。2007年,企业作出关键抉择,从浙江省圣达集团买回“济公”商标。“济公是台州的文化符号,茶是台州的生态符号,把两者揉进一片叶子,才有根与魂,使一度濒临失传的天台山佛国历史名茶生产得以恢复和光大。”杨慧珍带领团队翻阅《天台山志》和《国清寺志》,复活宋代“罗汉供茶”仪轨。

为了让济公佛茶更具文化内涵,他们着手打造济公佛茶非遗茶空间,巧妙地融合了天台山茶文化、济公文化与和合文化。空间内,济公品茶画像、佛珠、葫芦等元素随处可见,游客可以参观展销区、体验古法制茶、欣赏茶艺表演,沉浸式感受茶文化的魅力。2011年,济公佛茶荣膺浙江老字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品牌的肯定,更是对天台山茶文化传承的认可。

改革弄潮:一拳真心背后的共富故事

改革开放的浪潮为旭日茶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那时候国家鼓励下海经商,周围做生意的人常说迟下海不如早下海,我们深受他们影响。”杨慧珍说。于是,1992年,台州市旭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双溪村到岭后粉堆村再到岭后平地村,种植面积翻几番,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02年成立了天台县天绿茶业专业合作社,采用“茶农+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带动周边1000多户茶农增收。“我们给茶农提供茶苗,指导他们科学种植、规范采摘,然后以合理价格收购,实现了共赢。”杨慧珍介绍道。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作为“企业老人”的杨慧珍夫妻俩并不固步自封,而是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向外学习,将学到的理念反哺为自己的一套模式,让企业也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了“茶农+合作社+公司+直营连锁店+加盟店+天猫旗舰店”的多元化经营格局。同时,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员工学习深造,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许岳骏:济公佛茶的第三代传人

包装上的“济公佛茶”四个字,是杨慧珍的儿子许岳骏在天台山第一奇人郑秉昌先生点拨下一气呵成,饱含着对济公佛茶的深厚情意。“济公茶苑”的四个招牌字,是2010年许岳骏21岁时题的。2013年7月,许岳骏大学毕业想出国深造,但看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连锁店增多,父母压力越来越重,他毅然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回家帮助父母从事现代农业,并负责椒江店。于是,他成为济公佛茶的第三代传人,与济公佛茶结下了不解情缘。

旭日茶业的荣誉墙及展品

巍巍华顶山,袅袅茶烟升。一次对话,半生坚守;一杯清茶,三代传承。旭日茶业的60余年,是台州民营经济“敢为人先、久久为功”的缩影,更是中国传统产业在新时代“守正创新、以文化人”的生动注脚。正如杨慧珍所言:“只要守住这片叶子里的初心,天台山的茶香就能飘得更远,也更久。”

文:陈雨彤/图:叶珍彤/审核:陈灵强、林军辉、杨盛、张呈忠、张燕/责任编辑:蒋霞

版权所有©伟德bv国际体育-伟德BETVLCTOR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