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在线 > 正文

学工在线

恩泽后世,瓜瓞绵延——临海乡贤明代蔡云程墓考察及后人寻访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量:

7月23日上午,我们“石刻里的台州名人”实践队来到了临海市括苍镇箬溪村。临海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彭连生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后山上有明代嘉靖时期临海乡贤蔡潮的儿子蔡云程(曾任南京刑部尚书)的墓。

蔡潮(1467-1549),字巨源,号霞山,临海城关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迁兵科给事中。正德年间任湖广提督学政、贵州右参议等职。在贵州期间,政绩显著,贵州清平、都匀为他立祠供奉。嘉靖元年(1522)移任福建右参政,筹措督运军粮、协力抗倭有功,泉州、漳州为他立碑记功。嘉靖六年(1527),升河南右布政使,任内,开筑大道,劝民道旁广植榆柳。任满退返里,关心家乡,筹划治大恶滩,建锦衣桥,移三江埠,疏泉井洋,作为颇多。

蔡云程(1494-1567),字亨之,号鹤田,临海人。嘉靖八年中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南京兵部武库司主事、武库司郎中、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云南按察副使提督学政、贵州参政、云南按察使、广东右布政使、广东左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江西巡抚、南京兵部右侍郎、南京刑部左侍郎、南京刑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南京刑部尚书。在云南任职期间,广招士绅置学田,保障教育无忧;在贵州推广茶叶种植,设救济仓,致力百姓脱贫;在江西起用唐顺之,致力抗倭。一生仕途丰富,颇有作为。

因为不知道蔡墓的位置,我们先来到村委会咨询村干部。

箬溪村村委会(一)

箬溪村村委会(二)

村委的杨伯带我们上山找蔡云程墓。

跟随杨伯上山

经历十几分钟的路程,在桃树和杂草掩映中,我们终于找到了蔡墓。

蔡云程墓

蔡墓前面的小亭是蔡云程的谕祭文碑,为明代隆庆帝时期原石,底部已经泐蚀。杨伯向我们介绍了蔡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遭遇。“文革”前,蔡墓规模大,从山脚到半山有墓道石梯,两边有石凉亭、石牛、石马、石猪、石人,后来都砸碎用来铺路了。现存石碑原用来做围墙,后被蔡氏后人发现,移到此处,用玻璃罩密封起来。碑右侧是蔡云程母亲洪氏墓志,“文革”期间被别人捡去,蔡氏后人花了500元购回。

在回村中,我们遇到了蔡氏的后人蔡品生老人,他说起蔡潮因为好几个夫人,所以他的后代分布到附近各个村,箬溪村现存人口不多。

蔡品生老人(红色)和杨伯(黑色)

在我们即将返程的时候,无意跟路边一个洗衣服的大叔聊天,他说自己也是蔡氏后人。他向我们介绍了本村蔡氏的情况,人数不占最多数,大概20来户,都是蔡云程的大儿子蔡松龄的后人。他告诉我们同村蔡品松家里有蔡氏家谱。

我们经过一番打听、查找,来到了蔡品松老人家。其侄子蔡行吉的配偶蔡婶向我们介绍了其祖先各房分支情况。蔡氏家族自蔡云程起,有三子蔡松龄、蔡柏龄、蔡椿龄,她们这支属于大房蔡松龄一系。其他分支多分散在水家洋、箬溪村。

蔡品松家

蔡老伯拿出《蔡氏家谱》供我们查阅。我们一起详细翻阅了家谱。

翻阅家谱

家谱详细记述了蔡氏始祖至现今子孙后代。家谱记述了蔡氏在康熙三十二年、道光三十二年、道光二十二年、光绪十四年多次修家谱的过程;记述了蔡氏祖训和各世代辈分字,辈分已经传到25世“贵”字;宗谱收录了蔡潮、蔡云程被加封官职的敕令,蔡椿龄子蔡宸恩因授文林郎,其母冯氏被封孺人的敕书;官品较高的人物后,还有简要的传记。该宗谱对了解蔡氏繁衍及江南谱牒之学、江南士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蔡氏宗谱

蔡氏祖训

蔡椿龄(1530-1589),蔡云程第三子,字寿卿,号勖斋,临海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官员,先后任鸿胪寺序班、江西新淦县主簿、江西按察司照磨、福建漳浦县丞,终任长洲县县丞。他在任江西按察司照磨时,行事秉持高雅清正的原则,士人百姓都诚心归附,负责接收和转运物资时,即便有盈余也不贪占。为人恂恂雅醇,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受到百姓的尊重。

蔡潮及蔡云程

我想正是由于蔡潮父子为民办事,心念百姓,所以也使恩泽惠及后代,多子多孙,瓜瓞绵延。蔡潮、蔡云程、蔡椿龄祖孙三代推广文教、心系百姓、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确实是值得后世学习的临海乡贤精神。

文:蔡卓航/图:陈子玉、郑倩雅/审核:陈灵强、林军辉、吕蒙、陈日红/责任编辑:蒋霞

版权所有©伟德bv国际体育-伟德BETVLCTOR
Baidu
sogou